成长的散文随笔

时间:2024-02-22 17:53:14
成长的散文随笔

成长的散文随笔

成长的散文随笔1

人到中年后难免会渐生怀旧之情,一些过往之事会无端的想起并浮现在眼前,儿时的美好时光,虽说生活清苦,可那时所具有的一颗童心处处滋生着好奇,总想问个明白,看个究竟,回想起来心中涌现暖暖的温馨。自小从有记忆开始,那些充满童趣的往事,幼稚的话语,用好奇的目光去探寻着那个未知的世界。一些小故事如雨后春笋般的浮现于脑海,仿佛置身在童话般的森林乐园里。

最好奇的莫过于孵小鸡了,看到那些小东西从蛋壳里出来,毛茸茸的象个小球,会盯着看个好半天的。常记得每到三、四月份,就会有村里的大妈们拿着鸡蛋来换蛋,要刚生下7天之内的,后来才知道是换回去孵小鸡的。

这孵小鸡可得有一定的讲究,母鸡在生完一窝蛋以后会“讨婆”的,就是说懒在窝里不出来,也不准人去碰它,更莫说去动它肚下的蛋了,到那时就可以孵小鸡了。一般的母鸡都可以孵20-25个蛋的,这选种蛋也有讲究的,必须有“喜”的蛋,就这样收拾到一定数量,给母鸡准备一个窝,一般选用箩筐及稻草编织的筐,填上干爽的柴草保暖,把种蛋和母鸡放入。此时的母鸡特温顺,把蛋完全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窝在自己的羽毛下,不再挪动了。一天在固定的时间内喂食一次,一般都用稻谷,那时把母鸡抱出,把蛋用棉絮盖好保温,待母鸡食罢,喝过水,拉过屎即把母鸡放回窝里。

就这样过了8天要在灯光下照蛋,看是否有不良的蛋,听说在灯光下蛋的上端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黑点的,若是没有或模糊不清的则要拿掉了。在晚上你若细心听,母鸡会不定时的用啄在翻动它窝下的蛋,应该是为了受温均匀。到了18天以后奇迹就出现了,你静心时能听到“唧唧唧”的叫声,那时母鸡也会“咯咯咯”的高兴起来了。到了20天就会有小鸡出壳了,你仔细听母鸡肚下就会有“笃笃笃”清脆的敲击声,这就是小鸡在啄蛋壳了,等下你就会看到一个小洞口露出了嫩黄的小嘴,稍后壳破了一只小鸡就从洞口挤了出来,当时是很难看的,绒毛粘在身上湿湿的。不过数小时以后就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在母鸡的羽毛下探出一个小脑袋,一身漂亮的绒毛活像一个滚圆的小皮球,黑眼珠不停的转动,唧唧的叫个不停,真的是可爱极了。此时的母鸡特兴奋,看到鸡宝宝一个个的出来,咯咯的呼唤着,羽毛下面探出一个个的小脑袋,我也久久的待在旁边不愿离开了。

当时在看到小鸡费力的自己啄着蛋壳出来,想是否可以帮一把将壳剥大,这样小鸡就能不费劲的出来了?不可,生命都有其出生与成长的过程,人为的帮助则有害其生长,若没有了出生时的挣扎过程,他成长的体质将会减弱,觅食或争食会明显跟不上其它的小鸡,它有可能会夭折的。生命以及万物的生长莫不如此,我们必须遵循其自然规律,这才是真正的珍惜生命,爱护生命。

爱,几乎是所有动物都具有的天性,可除人之外的其它动物,它们的爱都具有一定的时间性,知道在什么时候该独立而不再对它呵护了,那时它们失去了依懒,必须面对生存而独自接受现实,这就是生存法则。母鸡悉心的看护着自己的一群鸡宝宝走出去晒阳光觅食,母鸡“咯咯咯”的在前面引路,一群小鸡则“唧唧唧”的跟在后面,若看到哪只小鸡落后了,母鸡会停下来招呼在一起,当觅到食物就呼唤小鸡围拢过来,当小鸡受到外来的欺负,母鸡则会奋力相救,当临近傍晚母鸡就带着小鸡回窝了。

母鸡对于小鸡的关爱真是悉心备至,到晚上都钻进母鸡的羽毛下,有调皮的小鸡还不时的探出小脑袋,真的是温馨的一个家庭。母鸡也知道在什么时候该让小鸡独立生活了,一般在20天以后,母鸡就不再看护小鸡了,若小鸡还要跟上来,它就会驱赶的,至此母鸡就完成了它的抚育责任。

从动物的习性上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爱是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放手,一味的溺爱对子女的成长是及其不利的,会阻碍他将来独立生活的能力,影响他的前途,这是我们该从动物身上所需要学习的,不能放任子女的依懒性,必须促使他去接受各种锻炼,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做到的。

成长的散文随笔2

人生途中,有些是无法逃避的,比如命运;有些是无法更改的,比如情缘;有些是难以磨灭的,比如记忆;有些是难以搁置的,比如爱恋……与其被动地承受,不如勇敢地面对;与其鸟宿屋檐下,不如击翅风雨中;与其在沉默中孤寂,不如在抗争中爆发……路越艰,阻越大,险越多,只要走过去,人生就会更精彩。

青春时代是充满幻想、激情和纯真的时代,也是生命枝叶正旺盛地伸展、最需要精神光照的时代。让我们仰望星空,拓展想象,沐浴人类文明之光,在与无数学者的对话中探寻未来之路,逐步构建自己健全、充实、美好的精神家园。

有些时候,我在想:幸福,到底是怎样的?我想幸福应该是一种感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其实,幸福很简单,就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个用深厚感情爱你的爱人和一群值得信赖的朋友。要学会快乐,遇事只要多往好处想想,就会快乐,就像如果我们掉进沟里,我们都可以设想说不定刚好有一条鱼钻进自己的口袋。要学会交往,因为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种缺陷;但是也要学会独处,缺乏独处的能力,耐不住寂寞,离开人就活不下去,也是一种灾难。要学会用左手做一些事情,即使会远远不如自己的右手,因为左脑也需要休息,右脑也需要工作,二者融合,定能尽效其力,聚而博远。有些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危机,来激发我们的潜能,唤醒我们的内心深处掩藏的人生激情,来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人的平庸,多数不是因为自身能力不够,而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激发自己的潜能,在平淡机械的生活中埋没了自己,不要害怕,要勇于拼搏。如果能够用享受寂寞的态度考虑事情,在寂寞的沉淀中反省自己的人生,真实的面对自己,就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更广阔的天空,包括对理想的坚持,对生命的热爱,和一些对生活的感悟。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有谁相伴。一个人的成就,不是以金钱衡量,而是一生中,你善待过多少人,有多少人怀念你。人们总是寻找真爱,却往往擦肩而去,不是这个时代远离了爱情,而是人们一开始就没有想过用一颗心去坚定的温暖另一颗心,不是爱情不再永恒,而是浮躁和易变的心。

每天晚上疲劳地坐到椅子上时,才感觉真真切切地过了一天。人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努力,而是方向。压力不是有人比你努力,而是比你厉害几倍的人依然比你努力,即使看不到未来,即使看不到希望,也依然相信,自己错不了,自己选的人错不了,自己选的人生错不了。第二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其实,那是梦想。

成长的散文随笔3

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咸,再无旁忧。

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走知识,二十岁成长的 ……此处隐藏13011个字……得父母们常伴在嘴边一句话儿:黄金条儿出好人!现在想起来,都有点渗人:犯了重大错误、简单不能再简单的语文、数学题做错了等等,都要体罚。错一个打手掌十个;打了屁股一个,看我们选择。而我不想选的结果是老师直接把我裤子一提,撅在凳子上,痛痛快快的打了个够!最后还被罚站在教室外面,要想好了为什么挨打,想好了才能回去。

离学校的不远处,有一座桥,有很悠久的历史了。自我记事起,它就一直屹立在那里,经历了一次大地震也完好无损。在新公路改造前,桥与地面几乎是现在的两倍,当时桥的两边都没加防护栏,只有每隔五十厘米就铺了一大块笨重的大石,石头表面还凹凸不平,走起路来还摇摇晃晃的。放学时,那里就成了我们的娱乐地,胆子大的,就在桥上面跑步,胆子小的就在桥洞下面钻,我也不知道当时怎么有那么大的胆子,索性就在上面跑步。而攀爬桥下面那些岩层的场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后来桥改进了,也加了防护栏。不过是我们已经离开了几年之后。也才知道原来那座桥主要作用是用来输送水给对面的农夫灌溉庄稼。

当时小学教师匮乏,一名老师不得不担任其他几门课程,而差不多是一名老师就负责了一个班的全部责任,这门课上完了马上就来下门课,如果老师太专注的话,那么这一个上午就成了一门课程。到了千禧年之后,状况就好多了,老师也不那么辛苦了,但也是错综教课,一个老师往往是负责了这个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同一门全部课程。现在可能早已改变,但是当时的我们,早已习惯了看同一张脸讲述的不同世界。

有意思的是,学校的初期我们是没有铃声系统的,上下课就老师说了算,而没过多久,不知道谁(可能是校长)从哪里弄来了一个空铁圈,像是在下水管道给锯出来的,长度约十厘米,黑褐色的,然后找了一根铁棒,就是一根很长的螺丝杆,用头的那边敲打铁圈,别说,那声音比现在的某些智能铃音都清脆响亮。开始是老师按时敲打,从一到六年级,一个年级负责一周。可能是老师本来就很忙,经常误时。然后就教给学生敲打,老师负责对时,时间到了,老师挥手示意一下,坐在前面最靠窗边的同学就出去敲打下课铃声。最后老师也懒得对时了,就直接将怀表交给班上一些不怎么爱学习的学生,叫他们每天上课下课敲打铃声,有幸的是,我曾也被选中几次,也渐渐喜欢这铃声,因为这铃声以来,就又是休息的时候了。

在那个年代,网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甚至连手机都没有普及。而有的仅仅是一些闲散的公话超市,两部座机,一根电话线,就组成了简单的公共电话厅,而现在,几乎在所有的地方,都已找不到它们的痕迹,时代的发展已经不需要它们。而那时的学生们,他们表达情感时还是用笔和纸,将心意书写在文字的明信片里,羞答答的递给对方。特别是临近毕业时,收到的和送出的就更多了。

每次回到家,都要彻底打扫我的房间。瓦片遮盖的房屋过一段时间就会有灰尘附着在房间的各个角落,必须彻底清扫才能住人。这次我打开了那些在角落已沉积多年的书本,有些书本已发黄,而有些作业本早已生了蛀虫。偶然看到了几本厚厚的包装盒。在时间的沉淀里它们都已干枯、页面发黄,散发出书本特有气质。打开看,是一叠厚厚的明信片,正面是那个年代最风靡的影视剧:情深深雨蒙蒙、春光灿烂猪八戒、还珠格格,西游记等等。背面则是许多同学的毕业留言,简单的话语,却传递着浓浓的祝福。

最数我欢乐的是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学期的每一周都要花一天时间去中心小学(乡镇最大的小学)学习计算机,开始是星期三,然后星期四,最后星期五,小学的最后时间,就是星期六去了。每到这个时候,我都是最高兴的,因为上街就以意味着父母会给我一些零花钱,而平时上学每天回家是不需要什么钱的,买书本什么的父母就给包办了。虽不多,但是却够我们吃一碗凉面皮儿(一种由大米粉蒸煮而做的食物)了。但结果就是我们几乎都不用来吃凉面皮儿,全买了小吃和小玩具。吃的满嘴油腻腻的去听老师讲计算机,结果是老师的讲的啥也没记住,倒记住了“大刀肉”、“辣子杆杆”、“棉花糖”、“绞绞糖”等等这一类的小吃。现在,有些已经吃不到了,有些已成了奢侈品(辣条)。

而去学计算机大多数的情况是父母大多会选择在那天上街去,等到下午两点钟去接孩子们,而更少的是父母没来,然后独自一人回家。但由于之前来时把钱都花光了,很多时候他们只有饿着肚子慢慢的走回去,回去已差不多下午四五点了。而我,就是属于这个少数派,差不多都是独自走回家去,走着走着,我就习惯了一个人走了,还好回到家,父母早已知道我的肚子饿了,中午做好了饭,都会给我单独盛出来一些留着,然后我就吃了饭,一路跑去找父母,也顺便告诉他们在街上发生的一些趣事。

现在回到家,从家里到街上的这段路程,我还是习惯每次走路回家,因为在这条路上,我走了整个童年。但也由于这样,我才养成了边走路边思考的习惯。现在没事一般都不上街了,一是无聊,二是灰尘多了,还不如去看看那些没被污染的山林。

成长的散文随笔15

我恐惧时间的流逝,感觉生命也在一点一点的不断消逝,我们却无力挽留,只能够呆呆的看着很多东西被不断带走,而被带走的往往是我们很珍惜,又或者是我们还没来得及珍惜的东西。时间过得太快,眨眼间以前那无知的少年就快要消逝不见,眨眼间我们心中也多了那么多牵盼。

眨眼间有好多好多东西装进了我们的脑海心田,那就是成熟吧。我们长大了,父母却老了。不经意间,当你的视线掠过他们的不再年轻的脸,他们的容颜,那悄悄爬上额头的皱纹,那不知何时冒出来的白发,那略带疲惫的脸颊,突然发现我们似乎从未认认真真的去凝视过他们,似乎我们真的没有意识到他们老了。

我们给他们的关心真的太少太少。突然留意起父母的话语,以前的铿锵有力呢?竟然显出几分疲惫,竟然渐渐变得无力。我知道:这是因为我们长大了。当我们说出那句“您辛苦了”。

那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语,或许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意识到心里压抑的情绪竟是那样的无法控制,没说过这话的人是无法想象那种感情,那是灵魂的释放,你也会清楚的明白你还有多少事情没去做,还有多少承诺要去兑现,你还有多少责任要去承担。让父母意识到你已经长大了,就不要再继续无知着。

或许一个人的由幼稚到成熟的转变仅仅是一瞬间,那一瞬间你看到了父母眼中的种种无法言说的感情,那一瞬间你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是需要什么都靠父母的孩子,哪怕是我们还不够成熟,还不够独立,但我们是真的长大了,我们真的该做些什么了。

爸妈的眼中,我们一直都是孩子,需要照顾的孩子,需要他们付出一切的孩子。可是有那么一瞬间,你会让他们意识到你长大了,是真的长大了,他们会惊慌,会不知所措,哪怕他们希望着我们长大。当我们不再依赖他们的时候,他们又该做什么,他们又为了什么去努力,他们会意识到自己老了,是真的老了。

而这一切都是我们让他们意识到的,也就是说:把他们变老了的人,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时间都去了哪里?爸妈的时间献给了我们,献给了这个家。而现在,我们的时间已白白浪费了十几年,我们不要再浪费下去,不能再无知下去,不能让父母意识到了我们的长大却还为我们付出着。

长大吧,长大了就做出个长大了的样子。是我们浪费了时间,我们得承担起责任,我们要加油,我们要努力,我们不是小孩子了……

《成长的散文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