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尴尬不已的职场经历
那些尴尬不已的职场经历,相信每个人都有经历过尴尬的时刻,特别是在职场上,对于职场上的尴尬有很多人会很灵活的应对,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那些尴尬不已的职场经历,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那些尴尬不已的职场经历1
尴尬一:带教期间得不到新人反馈
小A,是我曾经带教过的一个新人,那会儿每个工作日会专门花一个小时给她介绍部门常规工作及注意事项,但三次下来我就没了兴致,每次都是靠毅力支撑着把该讲的讲完,最后几次实在提不起精神事无巨细的“传授”独家经验,讲完基本要点后就迅速结束了。
我实在做不到对着空气讲话,从小A的表情里永远捕捉不到她对哪个部分感兴趣、哪个地方听懂了哪个地方没明白,从来没有问题,也从来不记笔记。
尴尬二:带教期间需要跟随新人的时间
小Z,我原本打算和其他之前带教过的新人一样,固化一个每天沟通交流的时间段,之所以这么做,主要为了对我自己形成约束,担心自己工作一多惰性爆发,把带教的事情往后延。另一方面,固化下来对新人来说也轻松,前期出现过不少新人看他的带教工作很忙,不知道该在什么时机去问问题而苦恼不已。
谁曾想我提议后他果断的说:“我不是每天那个时间段都有空的,而且谁知道每天哪个时间段有空,这样吧,我有空的时候找你。”
如果对前半句我还能理解的话,后半句我真是哭笑不得。对于职场老员工来说,带教新人是“公益”而非义务,这个公益还必须建立在本职工作不被耽误的基础上。
尴尬三:带教期间说话一直被打断
小D,聪明、活泼,和小A恰恰相反,他主动性很强。带教期间,他遇到问题时经常会主动来问,比方说:“这个事情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工作要注意哪些?”每次问的时候感觉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很久,你讲两句时,他就立马顿悟了,赶紧要求跳到下一个问题。
说实话初期时,我从他的反应里收获了很大的成绩感。但日子长了问题就出来了,他会习惯性打断,然后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去臆想答案、处理工作,每次他说“懂了”的事情下次还是不知道,当你再解释的时候,他又会在你说了一两句的时候打断你,告诉你他知道了。
那些尴尬不已的职场经历2
教你如何应对职场尴尬
1、可以脸红,但不能心慌
镇定,再镇定。当尴尬突然出现的时候,瞬间的脸红虽然在所难免,但绝对不能心里慌乱。那样,既无补于事,又容易让别人觉得懦弱。
2、不要轻易辩解
不要轻易辩解,越早承认过失也就越容易被人谅解。
3、勇于自我解嘲
既然尴尬的局面已经不可避免,就应当拿出足够的勇气来面对现实,甚至直接向尴尬挑战。
4、随机应变,将尴尬转化为自我宣传的机会
善于随机应变地处理情况,不仅可以使尴尬不再那么难堪,而且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自我表现的机会。李君一直是公司里默默无闻的一员,在一次向新人介绍公司领导时,他误将公司总经理的名字读错,当时现场安静异常,总经理面露不悦。他觉察后,立即转而介绍自己,说完后又补充道:“我们公司的领导从来没有架子,但在这个公司,除了领导的名字什么都不许错。”紧张的场面一下松弛下来。
5、装傻充楞,置有形窘境于无形的无知之中
这是厚脸皮的万用灵方。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尴尬施加的影响摒弃出去,谁都知道傻子总被人们嘲笑,但从未有尴尬时刻,因为傻子做傻事没什么新鲜的,他自己也不在乎。虽然我们不是真的要当傻子,可是,在特殊时刻采用一些特殊方法来脱危解困又有什么不好呢﹖
6、迅速撤离现场
惹不起还躲得起,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如果你的确没有勇气和能力应付尴尬出现时,你的最佳选择就是迅速撤离现场,越快越好。对那些天生胆小怕事,但是异常敏感的人来说,提前预见尴尬发生的可能性,或是当尴尬的事态稍有苗头时就赶快离开,实在是妙不可言的高招。再大的掌力,如果没有受力的脸也不过就是一阵风罢了。
7、将计就计,化不利为有利
利与不利从来就是相对而言,只要找到关键点,化不利为有利并非不可能。对一个刚刚工作的女秘书来说,还有什么比上班后的第一批信件中,就有两封寄错了地址、更令人尴尬呢?然而,24岁的刘小姐在知悉情况后,马上打电话向客户致歉,并且在客户拒绝后连续打了一天的电话。最后,终于感动了对方。这两位客户也通过此事了解了她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后与该公司的.业务也总是通过她来接触。
8、转移尴尬
医学上,有所谓的移痛法。当一种难以征服的痛苦被另一种较易征服的痛苦替代时,前一种痛苦往往在后一种痛苦的作用下,逐步失去原来的痛感。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尴尬时刻的自我调节。当然,转移尴尬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将尴尬转移到旁观者的身上。不过,必须注意一点,你所转移的尴尬应该是善意的制造玩笑的契机。
9、故作心理脆弱
人们普遍同情弱者。在尴尬出现时,你应当立即做出过激的反应,可以是懊悔不已,也可以是痛苦万状。总之,你一定要让别人看起来心理异常脆弱,仿佛刚才的事情已经过度地伤害到了你的自尊心。一般情况下,人们在看到你的“惨状”后,肯定不会再对你穷追猛打,尴尬也就不了了之。
10、予以强烈反击
这是应付尴尬时最应慎重考虑的方法。首先要考虑对象的身分,其次是环境,再次是反击的力度把握。因为尴尬本身并不是大得惊人的问题,充其量只是一个过失。所以,在决定予以反击之前,一定要搞明白自己反击的目的何在。假如反击的结果是解脱了自己而伤害了别人,那最好放弃。假如反击的结果是皆大欢喜,那么不妨一试。这类结果直接体现着当事人对另一方人的了解和反击的力度的精确把握。宗旨只有一条:利己也不损人。